2025年11月19日14:00-17:30,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三区“方班”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“方班”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,成功举办第65期学术研讨厅(复盘课),围绕论文深度研读与科研能力提升展开系统研讨。
中国工程院方滨兴院士首先以四篇前沿论文为脉络,完整呈现了“求源、熵减、思辨、动手”的科研方法论体系。在“求源”环节,方院士以人脸伪造检测论文为切入点,揭示了“中央差分注意力”机制背后的创新逻辑——源于对传统方法在全局语义与局部细节矛盾的本质把握;“熵减”环节通过对可解释性入侵检测论文的解析,指导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框架,精准聚焦核心问题;“思辨”环节以双重水印系统论文为载体,深入剖析“算法水印”与“模型水印”的技术范式差异,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;“动手”环节则通过强化学习伪造定位论文,强调代码复现的重要性,指出实践验证是连接理论与创新的关键桥梁。

专题研讨环节,深圳校区三位副点评老师分别从不同维度展开深入探讨。汪灵芝老师运用正反案例对比,系统阐释研究背景阐述、相关工作梳理和实验结论总结的规范要求;花忠云老师从论文选择、内容理解、课堂表达和课程参与四个层面,剖析科研训练的关键要素;罗文坚老师聚焦选题策略与学术表达,提出提升研究创新性的实践路径。

本次复盘课由廖清老师和徐国爱老师主持。在互动答疑中,徐老师就跨领域研究中背景知识深度的把握等问题,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专业解答。各校区师生积极参与,通过系统的案例解析和方法论指导,构建了完整的科研训练体系,有效促进了跨校区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能力提升。

(审核/蒋琳)